關鍵詞實施實施實施
IPR Daily,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新媒體
426.cn,60萬知識產權人的上網首頁
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最新統計顯示,年齡低于10歲的中國網民超過1800萬。相關數據表明,在2015年,有56%的兒童初次上網的年齡低于5歲,一些孩子對平板和電腦的使用技巧甚至超過家長。
相比于2000后,這些孩子才是名副其實的“互聯網原住民”。這也意味著,中國接近2000萬的孩子在10歲以前就實現了的“互聯網+”。
對于尚不能明辨是非的兒童來說,上網自然是弊大于利。
騰訊《數字小公民安全成長指南》直接指出了兒童上網八大風險:
對安全風險缺乏認知、過度使用網絡、無意識卷入違法犯罪、泄露個人信息間接損失財產、接觸有害信息、遭遇網絡欺凌等在線風險、陌生網友見面時出危險,遭遇詐騙盜號直接損失財產。
八大風險讓父母看起來觸目驚心,但事實上,在這個大眾正在奔向“萬物互聯”的時代,除了兒童直接通過移動設備上網,圍繞兒童的大部分行為都已經直接或間接的是實現了“互聯網+”,只是大家還沒有意識到。本文,與大家的聊聊兒童已經實現的那些“互聯網+”。
互聯網+兒童公益:各大互聯網平臺都重點關注兒童公益
兒童公益是社會公益的一部分,自中國希望工程實施以來,越來越多的慈善機構、名人、民間公益組織加入到面向留守兒童、殘疾兒童等公益活動中去。面對一再被質疑的社會輿論以及公共認知,慈善機構一直處于被動的局面。
所以,將公益與互聯網融合,打造公開、透明、高效率的兒童公益是個各慈善機構的夙愿。近幾年來,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,全民參與公益的構想得以實現,兒童公益更是受益其中。
經常健身的朋友都知道微信公益的步數捐贈,是將時下流行的徒步健身與公益結合,在促進用戶健康出行同時,又能讓用戶為社會公益出一點力氣,這可以說是一種公益跨界健康領域的創(chuàng)新。
用戶要參與微信公益很簡單,找到要捐贈的項目然后通過微信支付,就直接能將愛心捐款點對點支付給受贈方。微信公益中的項目多以兒童為主,人們的公益項目有貧困孤兒祝養(yǎng)、為饑餓兒童送營養(yǎng)、失信兒童的“心”生、春蕾計劃一對一等,其中“貧困孤兒助養(yǎng)”已得到551萬多人的捐助。
當然,在公益方面BAT等互聯網企業(yè)都不會落下,百度公益也有針對病患兒童、貧困兒童、災區(qū)兒童及殘疾兒童的公益項目。
阿里則有云公益、公益拍賣、公益眾籌、支付寶在線捐贈等相關產品,其中支付寶上面向兒童的捐贈項目分為助醫(yī)、求學、濟困、助殘、救災等板塊。
360聯合全國婦聯、公安部打拐辦、人民公安報社、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、中國警察網、環(huán)球網等平臺共同推出了“守護寶貝”尋人平臺,同時用戶在使用360安全產品攔截釣魚、掛馬網站時,風險提示窗的右側將會出現“走失兒童”信息提示,幫助更多父母找回走失兒童。
京東則推出了“讓愛回家”公益開放平臺,主要關注婦女兒童群體,融合京東商業(yè)模式優(yōu)勢資源,解決扶貧、教育、環(huán)保等領域的社會問題。并與多個兒童公益組織合作,為公益運行中提供公開綠色的用戶捐助流程。
除了BAT等企業(yè)的互聯網公益項目,當前“互聯網+公益眾籌”已成為慈善籌款的主要形式之一。中華兒慈會在醫(yī)療、生存、心理、成長與技能五大救助領域,已經開始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很多公益項目,用互聯網幫助困難少年兒童成長以及兒童醫(yī)療救助服務,成果還是很可觀的。
互聯網+兒童安全:兒童安全網絡日趨完善
我國各政府部門及各公益組織,很早之前就開始探索互聯網與兒童安全的融合之道。來看看互聯網+兒童安全的發(fā)展歷程:
2007年,“寶貝回家”民間志愿者尋子公益網站的創(chuàng)辦,9年助1511名孩子回家;
2009年,全國“打拐”DNA數據庫建成,實現將丟失孩子父母的血樣及失蹤兒童血樣采集到,即可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準確查找;
2014年,“守護寶貝-讓每個孩子安全成長”公益行動在北京啟動,該行動由人民日報客戶端、人民公安報社、中國警察網和360公司共同發(fā)起,同時建立了全國兒童安全警報系統,開通“守護寶貝”尋人平臺并開展“守護寶貝”安全公益教育;
2015年11月21日,“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”正式上線運行。該平臺依托6億月活躍用戶的超強微信網絡,可在第一時間對失蹤兒童進行緊急響應,充分利用黃金3小時和三重保護圈預警,對失蹤兒童實施有效救助;
2016 年5月18日,“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(fā)布平臺”上線。一周時間內粉絲已超過16萬人,該平臺由阿里巴巴公司提供技術支持開發(fā),通過“團圓1.0”手機應用系統,部、省、市、縣四級共5000余名打拐民警在獲取兒童失蹤信息后,可以將需要發(fā)布的在第一時間上報。
社會各界通過不斷的努力,目前已經將能夠利用的社交、公益、安全等網絡平臺全部整合,聯合各大互聯網企業(yè)組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“互聯網+打拐”的兒童安全網。這對于尋找失蹤兒童及婦女等弱勢群體是有益的,安全網路的存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增加尋找的效率。
但重要一點還是在于,社會各界的公民能夠利用這些網絡平臺,第一時間提供線索。在兒童安全這個領域,可謂人人有責。
互聯網+兒童產品:智能化、互聯網化已成主流
為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兒童安全,除了相關機構打造兒童安全網絡用于找回丟失兒童,在“防患于未然”這個方面,很多面向兒童安全的商家也推出了兒童安全產品。這要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興起、各種芯片成本的降低以及傳感器技術的逐漸成熟。
在物聯網領域,安防是一個極致重要的領域,尤其是兒童及老人的安全是重中之重。物聯網技術最終會服務與人,所以在相關的技術取得一定進展之后,面向兒童的安全產品首當其沖。
目前,互聯網+兒童安全的產品,主要面向基于兒童防丟,兒童手表是售賣最為廣泛的產品。除了兒童手表之外,與“兒童”、“定位”、“防丟”等關鍵詞相關聯的產品,種類還包括手環(huán)、鞋子、吊飾等。
智能兒童鞋這種產品,一般在鞋底植入芯片,具備定位、記錄步數、熱量換算等功能,并可以為每個孩子建立健康檔案,當然一般還是主打防丟功能。
可以預見,各種兒童房丟器在將來還會更多,但一般都是以“內置專業(yè)級GPS芯片,融合GPS、WiFi、基站和重力傳感器4種定位技術”為主,家長下載APP并綁定孩子佩戴的智能設備,即可隨時查看孩子所處位置。
除了防丟產品之外,筆者還見過一款智能兒童安全座椅,可以智能檢測環(huán)境,在進入工作模式后,能隨時感知車內的溫度,濕度,PM2.5,CO含量,這樣父母在行車過程中就可以即時調整車內環(huán)境。
另外,隨著留守兒童的增多,市場上的兒童陪護機器人越來越多,隨著人工智能和高級視頻技術的普及與應用,這些陪護機器人會更加智能,將會在兒童成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互聯網+兒童教育:智慧教育、智能教育應該多傾向于欠發(fā)達地區(qū)
今年5月,湖南新化縣大熊山林場中心學校安裝了一套遠程監(jiān)控互動運營平臺系統。通過該系統,在外打工的父母登錄客戶端,即可實時在線視頻查看孩子學習生活情況。該學校,也由此成為全國首家互聯網+智慧校園。
目前,新化縣已經有近70所學校安裝了該系統,不僅有利于強化校園安全管理,更能促進家?;?,得到了學校、家長等的認可。無獨有偶,湖南的某學校也得到北京某公司捐贈了智慧教育平臺,通過平臺PC端和云校APP,學校、家長、孩子之間可以進行遠程的圖文、語音、在線聊天及照片等多種形式的溝通互動。
事實上,在互聯網+行動計劃實施之前,在線教育已經火了兩年。當然,這兩年也是在線教育異常殘酷的兩年,因為很多的項目都因為殘酷競爭而死亡。
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大部分項目沒有看清市場需求與用戶痛點,真正需要互聯網+教育的地方是那些欠發(fā)達的存在大量留守兒童的地區(qū)。中國教育的兩極分化異常嚴重,在發(fā)達地區(qū)教育智能化迅速發(fā)展的同時,欠發(fā)達地區(qū)的教育仍舊還處于蠻荒時代。
所以,在線教育最應該解決的是這些地區(qū)的教育問題,教育資源惠及不到地方,可考慮用互聯網的模式解決,這將大大助力中國教育體制的改變與完善。當然,互聯網+兒童教育,同時也解決了孩子與父母的遠程交互問題,這對于親子以及家庭教育來說,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。
關于兒童的“互聯網+”還有很多,譬如互聯網+兒童醫(yī)療,互聯網+兒童藝術,互聯網+兒童食品安全,互聯網+兒童玩具,等等。相信隨著“互聯網+”的持續(xù)推進,互聯網與細分的兒童領域結合的會越來越多。兒童市場是一個大市場,因為每一個兒童都關聯著一個家庭。研究兒童市場各領域的“互聯網+”,實際上也就是在研究每個家庭的“互聯網+”。
在未來,對廣大商家來說,得家庭入口者得天下。但是,的兒童者將得一個家庭。其中邏輯,想必大家一看便知。
來源:鈦媒體
作者:王吉偉
編輯:IPRdaily王夢婷
文章不錯,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