榜單
#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IPRdaily立場#
原標題:2018年度10大機器人公布!人造肌肉、DNA折疊、柔性外骨骼…
說起被機器人支配,一部分人恐懼得不行,另一部人只當個笑話,但無論哪一邊,都忍不住想看看這個神秘的領域正在發(fā)生什么,這是本能:
“我得盯著你,如果哪天你決定成精了,我也好及時制止你,即使可能干不過,也能知道該用什么姿勢逃跑?!?/p>
這種心理本身沒啥毛病,但忽略了一個很簡單的邏輯:凡是能被預測的事情,都不是真正即將發(fā)生的。
電影《蝴蝶效應》中,男主為了改變自己提前預知的不幸事件,將時光倒回過去希望能“糾正”人生,然而改變了一件事卻導致更多不幸的發(fā)生。
所以“機器變革”這件事壓根沒辦法預測。
更何況,他們還擁有人類最尖端的技術和遠超我們的學習效率,還記不記得波士頓動力的機器狗?
面對各種飛踹依舊穩(wěn)如狗
但要是給它干翻了,就基本可以算宕機了,必須要人來救場。
而不久前,瑞士蘇黎世聯(lián)邦理工大學機器人實驗室打造的機器狗 ANYbotics 完成了一次大升級,讓自身學習速度提升了1000倍,還學會了新的技能,直接秒殺波士頓動力的機器狗。
新技能就是倒地以后,蹬蹬腿還能自己站起來:
而它起身的動作,并不是人工寫進去的,而是在“夢境”中把自己復制成2000個,然后一起走路,一起摔倒,不斷練習出來的。
最初它只有一個目標:就是站起來。
隨著2000個虛擬狗對“站起來”這個動作進行的1500代不斷練習,最終它從四肢無力的小奶狗,“進化”成了面對各種摔倒姿勢都能從容起身的“狗堅強”。
2000乘以1500是多龐大的數(shù)據(jù)量?
你就算連著看30年洛杉磯的凌晨四點,也練不了這么多次,但他們用幾個小時就能完成。
馬云之前也一直提倡行業(yè)內(nèi)應該改“人工智能”叫“機器智能”,因為這個智能是機器自己衍生的,并非人類賦予。
我倒認為兩者并不沖突,目前的技術叫“人工智能”其實更合適一些,因為現(xiàn)在機器人完成的大多數(shù)任務都是“人為設定”的,即使是學習能力,也是提前設計好的算法。
但這些設定,同時又是產(chǎn)生“機器智能”的前提條件,就好比想創(chuàng)作一幅畫,就先得學怎么拿起筆。
所以,如果機器人真到了決定 neng 我們的那一天,以我們目前的能力以及未來的能力,都是攔不住的。因為到了那一天,我們引以為傲的道德、情感,只會成為我們的枷鎖。
那么過去的一年,還在蹣跚學步階段的機器們到底發(fā)生了什么?
前幾天,機器人領域最高端的學術雜志《Science Robotics》公布了2018年度10大機器人技術。
其中有的已經(jīng)應用于商業(yè)領域,有些僅僅是實驗室的雛形,但通過這份榜單,我們基本可以看到未來10年這個領域的技術走向。
1 波士頓動力Atlas
這個就不用多介紹了,前面有提到波士頓動力公司,2018年也幾乎是科技媒體中出鏡頻率最高的機器人實驗室。
除了機器狗,他們身高1.5米,體重75公斤的人形機器人Atlas,已經(jīng)可以完成空翻、連跳等各種復雜動作,甚至還能順手做個家務。
2 達芬奇機器人
其實就是手術機器人,公司名字叫直覺外科(Intuitive Surgical),是目前世界上最賺錢的機器人公司之一。
“達芬奇機器人”是該公司推出的新手術平臺,該系統(tǒng)為外科醫(yī)生提供了機器人輔助技術,通過單個小切口就能進入體能更深更狹窄的地帶進行手術操作。
這個機器人僅2017年就為公司帶來了31億美元的營收。
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這個公司已經(jīng)壟斷了市場20年,至今仍保持著高達70%的毛利率、30%的凈利率,公司總市值接近600億,穩(wěn)居行業(yè)第一。
3 可以生長的軟體機器人
美國斯坦福大學利用非常巧妙的裝置與材料,設計了一款可以自己生長的軟體機器人 KISS。
其原理就是一個管狀充氣塑料,通過尖端增長進行導航,并且可以控制機器人的增長方向,最快移動速度能達到每小時35公里,可以撐起100公斤重物。
能夠通過狹窄、尖銳的環(huán)境,甚至還能完成相應的滅火、擰閥門的任務。
這項技術幾乎解決了機器人難以進入復雜地形的問題,但目前明顯可執(zhí)行的任務有限,不過從材料上入手,應該會給未來機器人形體的設計提供一個新的方向。
4 用于軟機器人的3D打印液晶彈性體
結(jié)合上面說的軟體機器人,會更容易理解這項技術。
簡單講就是找到了新方法可以制作軟體機器人的材料,做出來的東西是很有彈性和延展性,跟其他液晶彈性體相比,這次的材料承重能力更強。
5 肌肉模擬
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 Keplinger 與其團隊成員,研發(fā)出了新一代柔性機械 "肌肉" HASEL,并同時發(fā)表在了《Science》和《Science Robotics》上。
這款人工“肌肉”由低成本硅膠,水凝膠和植物油等柔性材料制成,能夠根據(jù)不同的電壓差,得到不同的“柔軟度”,最終模仿人類肌肉收縮和擴張的動作。
另外,采用液體絕緣層材料還讓這個“肌肉”具備了強大的自修復功能。
6 用DNA做成的納米級機器人
這個技術另一個名字是“DNA折紙術”,其實就是在微觀環(huán)境下將DNA組裝成不同形狀。
早在2006年,就有一位美國科學家將一條具有7000個堿基對的DNA長鏈,彎曲、折疊出一個笑臉。
而2018年,慕尼黑工業(yè)大學的 Friedrich C. Simmel 團隊使用DNA分子,組裝出了一個可以遠程控制的納米機械臂,并用它成功推動了一個納米金顆粒。
這項技術其實是將機器人技術應用在了更微觀的場景中,并且可以作為“零件”組裝到其他基于DNA的納米結(jié)構中,成為結(jié)構中的永久動力源泉。
7 機器昆蟲
荷蘭科學家制作的DelFly機器人,最大的特點是具備果蠅的飛行技術,能夠進行360°側(cè)傾和俯仰翻轉(zhuǎn),還能做筋斗和桶滾特技,續(xù)航方面它可以空中懸停 5 分鐘,或者單程飛行 1 公里。
但跟普通的飛行器不同的是,它身上沒有任何旋轉(zhuǎn)結(jié)構,就能完成這些動作,完全真實地模擬了自然界中的飛行原理,這項技術對未來飛行器的設計和研究可以提供很大幫助。
8 可穿戴式機器人
說起輔助外骨骼,已經(jīng)有很多組織研發(fā)過這種東西,但幾乎都像鋼鐵俠一樣笨重。
2018年,哈佛在《Science Robotics》上發(fā)表了一篇關于柔性外骨骼的文章,并研究出了感應、機器人控制和機器人驅(qū)動的新方法,并研發(fā)出可以增加穿著者力量、平衡和耐力的新型柔性外骨骼。
這才是外骨骼發(fā)展更合理的方向,畢竟一副外骨骼如果重量過大,單單克服自重產(chǎn)生的阻礙就夠麻煩了,還如何達到輔助人類行動的目的。
9 UR機器人手臂
機械臂在自動化生產(chǎn)線里已經(jīng)使用很多年了,優(yōu)傲公司(Universal Robots)2018年推出的新型e系列協(xié)作機器人,憑借強大的安全功能和力/扭矩感應,讓機器人與人類操作員在各種環(huán)境中學習和協(xié)作的過程,更智能了。
10 索尼機器狗Aibo
被評為2018年ces最棒的智能家居產(chǎn)品,實際上20年前索尼就推出Aibo了,期間產(chǎn)品經(jīng)歷了各種落寞、停產(chǎn)。
但也是這個機器狗,在20年里在幼兒教育、老年人伴侶、輔助患有神經(jīng)退行性疾病的人等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,也深受民眾喜愛。
它并不是普通的機器玩具,Aibo 可以感知周圍人的交互和期望,并產(chǎn)生獨一無二的行為和個性,且不依賴于預先編寫的程序,這一點也是社交機器人最難攻克的障礙。
實際上看完這10個機器人技術,多數(shù)我們都有過一些了解,但這些技術普遍透露的信息是:更多的技術從實驗室走向了市場和商業(yè)化。
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好事,“人類創(chuàng)造技術,技術又反哺人類”,這也是機器人領域最良性的發(fā)展狀態(tài)。
但還是像開頭說的那樣,技術的發(fā)展幾乎是不可逆的,所以對于“xx崗位又被機器人替代了”這類焦慮大可不必放在心上,因為“技術所帶來的便利”也同樣滿足蝴蝶效應,能產(chǎn)生能量巨大的連鎖反應。
如果僅以“一輩子”,來定義一個人的意識長短,那“機器變革”這種事你可能運氣再好也不容易碰見,倒不如安安穩(wěn)穩(wěn),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當下。
來源:黑科技數(shù)據(jù)
編輯:IPRdaily趙珍 校對:IPRdaily縱橫君
“投稿”請投郵箱“iprdaily@163.com”
「關于IPRdaily」
IPRdaily成立于2014年,是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(chǎn)權媒體+產(chǎn)業(yè)服務平臺,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(chǎn)權人,用戶匯聚了中國、美國、德國、俄羅斯、以色列、澳大利亞、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高科技公司、成長型科技企業(yè)IP高管、研發(fā)人員、法務、政府機構、律所、事務所、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萬產(chǎn)業(yè)用戶(國內(nèi)25萬+海外30萬);同時擁有近百萬條高質(zhì)量的技術資源+專利資源,通過媒體構建全球知識產(chǎn)權資產(chǎn)信息第一入口。2016年獲啟賦資本領投和天使匯跟投的Pre-A輪融資。
(英文官網(wǎng):iprdaily.com 中文官網(wǎng):iprdaily.cn)
本文來自黑科技數(shù)據(jù)并經(jīng)IPRdaily.cn中文網(wǎng)編輯。轉(zhuǎn)載此文章須經(jīng)權利人同意,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。文章不代表IPRdaily.cn立場,如若轉(zhuǎn)載,請注明出處:“http://jupyterflow.com/”
文章不錯,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