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專利文獻
豐田汽車公司近日宣布,從1997年全球首款量產(chǎn)混合動力車普銳斯推出以來,受到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的支持。截至2017年1月底,豐田在全球的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量突破千萬輛,達到1004.85萬輛(含插電式)。
按地區(qū)來看,日本地區(qū)銷售數(shù)量最大,為485萬輛,占比48%,其次是北美和歐洲。日本和北美為豐田混合動力車的主要銷售市場。
豐田的THS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以單行星排、雙電機的電驅動結構特點被行業(yè)熟知,面對豐田在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方面的技術封鎖,不同車企采取了不同的策略,部分公司與豐田汽車公司協(xié)商,購買豐田的專利許可;也有的公司繞開豐田的專利壁壘,開發(fā)自己的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,如本田的i-MMD系統(tǒng)。
從專利的保護期來看,發(fā)明專利的保護期限是20年,隨著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的不斷成熟,未來幾年,日本、美國等技術領先國家的專利將進入失效“高發(fā)期”。今年2月,豐田有一項THS混聯(lián)式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的基礎專利剛剛到期。該專利解釋了如何通過行星齒輪機構使用內燃機和電動機分配動力,專利名稱為“Hybrid drive system wherein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is disposed radially inwardly of stator coil of motor/generator”。其美國專利號是US6155364、歐洲專利號是EP0791495、EP1125780、DE69737312、DE69732387,已分別在本年度2月18日、2月20日失效。
通過對豐田已失效的混合動力技術專利分析來看,全球范圍內,豐田的失效專利主要分布在日本本土,占比42%,其次是歐洲、中國、美國、德國,占比分別為21%、19%、10%、5%。
從技術構成來看,豐田的失效專利主要涉及電動機控制、發(fā)動機控制、車輛構型、電池管理、變速器控制五個方面,各技術領域失效專利數(shù)占比分別為28%、26%、22%、13%、11%。技術領域涉及全面,且以電動機控制、發(fā)動機控制、車輛構型為主。
從技術構成國別分布來看,豐田失效專利的各技術分支在日本本土分布均勻;在歐專局范圍內,主要側重于電動機控制和發(fā)動機控制,其次是電池管理;在美國,主要側重于發(fā)動機控制,其次是電動機控制和車輛構型;在中國和德國范圍內,主要側重于電動機控制和發(fā)動機控制。
專利引證分析是以引證為基礎的專利研究,本報告中采用專利被引頻次(也就是專利引證量)指標對失效專利進行分析,專利引證量是一項專利在后來的專利或非專利文獻中被引證的總數(shù)。引證數(shù)量是專利技術影響力的標示量。
表1是豐田公司在混合動力汽車領域被引證最多的10個失效專利,這些專利都是豐田公司的重點專利。在豐田的前10項高被引失效專利中,有日本專利3項、美國專利6項、歐盟專利1項。由下表可知,這些專利在中國均沒有同族專利。(注:本次分析中不包含豐田在本年度2月份失效的專利)。
挑選豐田失效專利中被引頻次最高的5項專利進行進一步的分析(見下圖),可知,在豐田的前5項高被引失效專利中,有3項為日本專利,2項為美國專利。涉及的技術包括驅動裝置、控制裝置等。引用這5項專利的公司包括豐田、Fallbrook、本田、Paice、福特、通用、愛信、DEER、Nippon等。
失效專利雖已失去法律保護,但從技術含量和市場價值的角度上講,有一部分失效專利仍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。然而,對于核心技術專利,專利權人會圍繞其申請多個輔助專利,構成錯綜復雜的“專利群”,形成專利陷阱,因此,對于失效專利的使用,建議前期進行相關研究。
來源:中汽院北京分院
作者:孫鳳艷
編輯:IPRdailyLoCo
校對:IPRdaily縱橫君
本文來自中汽院北京分院并經(jīng)IPRdaily.cn中文網(wǎng)編輯。轉載此文章須經(jīng)權利人同意,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。文章不代表IPRdaily.cn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“http://jupyterflow.com/”
文章不錯,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